57365线路检测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于2001年,设于57365线路检测中心。流动站现有师资7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1人。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中组部万人计划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3人,4位学者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依托现有师资,学院逐步形成环境污染过程理论与方法、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生态毒理与环境健康、环境功能材料与绿色能源、资源环境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等特色学科方向。因发展需要,现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招聘条件
1. 品学兼优、身体健康、遵纪守法,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2. 具有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领域博士学位;
3.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本领域以主要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并达到学院博士后招聘岗位成果要求;
5. 能保证全职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有可行的在站期间研究计划。
二、岗位待遇
按照57365线路检测中心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管理政策享受相应的上海户籍、工资、津贴及福利(全职博士后年薪不少于24.2万元)。学校鼓励在站优秀博士后积极申报包括“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等各类资助计划,并在校内推出“思源博士后”计划,支持优秀在站博士后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
三、岗位需求及合作导师招聘人数
招聘人数 |
合作导师 |
专业领域 |
其他要求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耿涌 |
循环经济、资源与环境管理、气候变化政策 |
耿涌 |
|||
2 |
曹心德 |
水文地质(1) |
有相关领域研究经历的研究人员;有志于投身科研事业的好青年 |
续晓云 |
xuxiaoyun@sjtu.edu.cn |
2-3 |
戴家银 |
新污染物高通量检测识别;新污染物暴露特征与健康效应;新污染物毒性效应与机制;基于毒性规律指导化学品绿色替代与合成 |
戴家银 |
daijy65@sjtu.edu.cn |
|
1 |
赵一新 |
光/电催化 |
具有一定的光电化学理论基础,发表过高质量SCI论文;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化学、化工、材料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严谨学术态度,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
赵一新 |
|
2 |
黄勇平 |
环境仿生传感材料及器件 |
有纳米材料、微电子、控制等相关科学或专业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 |
李泽晖 |
|
1-2 |
强志民 |
水质工程学 |
李文涛 |
wtli-sj@sjtu.edu.cn |
|
2 |
晏乃强 |
大气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
晏乃强 |
nqyan@sjtu.edu.cn |
|
2 |
王欣泽 |
环境工程或湖沼学研究 |
王欣泽 |
xinzewang@sjtu.edu.cn |
|
1 |
邵嘉慧 |
功能膜材料、膜法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化学、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英文论文写作能力,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工程经验者优先考虑。 |
邵嘉慧 |
|
2 |
楼紫阳 |
固废资源化与循环经济 |
有交叉学科研究经验者优先 |
楼紫阳 |
louworld12@126.com |
2 |
龙明策 |
环境功能材料、高级氧化、光催化 |
应届博士 |
龙明策 |
|
1 |
赵玲 |
生物质资源化、环境微生物学、土壤修复 |
有相关领域研究经历的研究人员;有志于投身科研事业的好青年 |
赵玲 |
wszhaoling@sjtu.edu.cn |
3 |
仇浩 |
环境土壤学(1) |
有相关领域研究经历的研究人员;有志于投身科研事业的好青年 |
仇浩 |
haoqiu@sjtu.edu.cn |
1-2 |
程真 |
环境科学,大气科学,信息技术,开展大气环境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
熟练掌握化学传输模型或人工智能模型,在相关权威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
程真 |
|
3 |
魏文栋 |
能源环境系统工程(1) |
魏文栋 |
wendongwei@sjtu.edu.cn |
四、应聘方式
请将以下材料发至相关合作导师或学院人事工作邮箱,邮件主题为“博士后应聘+本人姓名+毕业院校”。
1. 个人简历;
2. 博士期间及工作以来发表论文清单及3-5篇代表作;
3. 博士后期间研究计划;
4. 两名专家推荐信;
5. 其它应聘者认为重要的书面材料。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包老师
电话:021-54741065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绿色环境楼203室(邮编:200240)